我的聲音始終不被聽到
歐吉桐 臨床心理師 2021.06.21
發出聲音卻始終沒有被聽到,在關係中發生這樣的事情,是讓人感覺最痛苦的狀況之一,這樣情形下自己像是個隱形人,這也常發生在一些家庭裡。可能發生在爸爸,或媽媽對子女,或子女對父母的情況。當然也會延伸出去發生在任何關係中。
我說的他都沒有聽到,或是她都聽不懂,這情形好像是明明人就存在那裡卻沒有被看見,沒被聽見,像空氣。在關係中這會引發極大的憤怒與失落、悲傷。關乎自己的存在、價值,好像被否定了,變成環境中的一個隱形人。
我聽過有父母對女兒這樣說,「我們未來新買的房子沒有你的房間」。有的在成長過程中一直就是沒有自己房間,得和父母或兄姐擠或是睡地板,好像他是多餘的。一方面可能基於經濟因素一方面卻是心理因素。可能是性別的差異可能是父母的期待差異(不想要時卻出生)
這是什麼狀況呢?有幾方面的緣故,除了在早年價值沒有被肯定,而被隱形化之外,一方面也要考慮自己的語言在發展過程中是否已經加密了,害怕說出原意與需求,因此像是加了密一般的語言,導致讓人聽不懂。拐彎抹角的話語,譬如,想讓對方陪伴自己,卻一直質問對方到底在忙什麼?或生氣對方沒有做事,像是找碴;想要對方關心卻說不出口而一直用身體病痛來作擋箭牌,企圖用身體來得到關注卻也因此擋住自己的內心需求與擋住對方的真了解。對方沒有慧根真的會聽不懂。另一方面要問,對方是否聾了或是瞎了,不然怎會聽不到,看不到。如果確認了生理沒有問題,那就可能是心理上的聾與瞎了,根本覺得你沒關係,你很好,你沒事。如果這兩者加一起,一面加密一方心裡聾了,雙方的距離就更遙遠了。要很大聲、很生氣才會被聽見,但是這樣可能又會被另一層解讀說自己難搞,或是自己事後罪惡感出來定自己罪。唯有辦法應該是不加密,不卑不亢,真誠的表達,這會需要你有另一套心理狀態才辦得到,這一套新的心理狀態是:覺得自己夠好,夠有價值,可以肯定自己也不會將對方想得太壞,或太脆弱,不恐懼你的表達會將對方擊垮,不會過度擔憂表達後果。這狀態沒有特別的修練是很難達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