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社會,民眾越來越能體認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同樣重要,但許多人對於心理諮商仍存有疑慮,甚至不確定自己是否需要專業幫助。其實,心理諮商並不僅限於心理疾病患者,任何人在面對內心困擾、重大壓力或需要自我成長時,都可以考慮尋求心理師的協助。 那麼,該如何找到能幫助自己的心理師和心理機構呢? 也可以善用政府近兩年推出的『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自 113 年 8 月 1 日至 114 年 12 月 31 日,補助 15-45 歲的國民,每人可以接受 3 次免費心理諮商(限個別諮商),提供服務之機構(下稱合作機構),可於本方案官網(網址:https://sps.mohw.gov.tw/mhs)查詢。 因此,實際上心理師花費在每位個案上的時間遠超過單純的會談時數。心理師為了維持專業品質也需要付出許多成本。 空間與租金(心理諮商需要安靜、隱私的環境) 心理測驗與評估工具費用 持續進修與專業督導費用 行政與預約系統管理費 如果情緒影響日常生活,例如無法正常工作、長期失眠、嚴重焦慮、憂鬱,可以考慮 醫院或精神科診所,因為可在心理諮商同時也提供診斷與藥物治療。 如果想透過對談解決壓力、人際困擾、自我探索,則可選擇 心理諮商所,因為這類機構專注於心理諮商。 醫院與精神科診所 的診療可使用健保,但心理諮商所為全自費。 部分醫院 也有心理師提供自費諮商,費用與心理諮商所相近(1,500-3,500 元/次)。 醫院/診所 主要由 精神科醫師診斷與治療,可開藥,並評估是否需要搭配心理治療或心理諮商。 心理諮商所 主要由 諮商心理師 進行心理諮商,專注於談話治療,或其他形式的心理治療,不提供藥物。 醫院與精神科診所 可能需要預約掛號,候診時間較長,但可以即時諮詢身心科醫師,討論病況,也可透過健保降低費用。 心理諮商所 需要 固定預約時間,適合需要長期心理支持的人。 ✅ 如果符合以下情況,建議去醫院或精神科診所: ✔️ 已有嚴重心理困擾,影響日常生活(如憂鬱、焦慮、失眠、恐慌發作) ✅ 如果符合以下情況,建議去心理諮商所: 確保心理師擁有 諮商心理師證照 或 臨床心理師證照 可至 衛福部心理師查詢系統 查詢 ✔ 評估諮商費用與補助 一般心理諮商約 1,800-3,500 元/次 家庭或伴侶諮商費用較高(約 3,000-6,500 元) 若有經濟壓力,可尋找 低收補助 或 免費社福資源,找尋免費資源請參考其他心理師文章《一篇搞懂台中心理諮商費用、免費方案!心理治療所收費標準?》 ✔ 考量諮商所的地點、環境與服務 確保 隱私性佳、交通方便,避免因地點不便影響諮商的持續性 選擇空間環境能使你感覺舒服及放鬆的諮商所 從預約到接待,諮商所能否能提供溫暖、關懷與接納的服務 ✅ 釐清自己的心理需求 ✅ 常見心理諮商專長類別 ★ 怎麼查詢? ✔ 性別考量 女性來談者 可能會比較傾向找 女性心理師,尤其是在討論親密關係、創傷經驗時。 男性來談者 有時會覺得 男性心理師 更能理解職場壓力、男性心理議題。 ✔ 年齡考量 較年輕的心理師 可能比較容易理解 現代職場壓力、科技焦慮、學業壓力,多元性向 等議題。 較年長的心理師 可能在 婚姻、家庭、創傷治療 方面有較多經驗。 不論如何,最重要的是你的感覺! ✅ 常見諮商風格 適合:需要情緒支持、陪伴探索內心的人 特點:心理師以共鳴、理解為主,幫助來談者慢慢釐清自己的感受與想法。 適合議題:情緒低落、壓力大、自我探索 ■ 認知行為治療(CBT,問題解決導向) 適合:希望改善焦慮、負面思考模式,尋找具體方法的人 特點:心理師會引導來談者思考 如何改變思考模式與行為,提供具體的方法(如寫情緒日誌、行為練習)。 適合議題:焦慮症、強迫症、恐慌症、壓力管理 ■ 心理動力學/精神分析(深入過去經驗) 適合:希望理解自己行為模式、解開童年創傷或長期困擾的人 特點:心理師會探討童年經驗、潛意識影響,幫助來談者了解自己的心理機制。 適合議題:創傷治療、長期情緒困擾、深層自我探索 ■ 伴侶/家庭治療(系統觀點) 適合:夫妻關係、家庭衝突、親子溝通問題 特點:心理師會關注 家庭互動模式,協助溝通與改善關係。 適合議題:婚姻衝突、親子問題、家庭關係修復 ★ 怎麼查詢? ■ 確認自己想解決的問題(如焦慮、親密關係、自我探索) ✔ 可以問自己的問題: 這位心理師有真正理解我的感受,還是只是給出一般性的建議? 我是否覺得他的回應對我的情況有幫助? ✔ 可以問自己的問題: 在談話過程中,我是否覺得自在,還是覺得壓力很大? 我是否可以放心地談論內心深處的問題? ✔ 可以問自己的問題: 這位心理師的風格與取向是否符合我的期待? 我是希望有人傾聽,還是希望得到具體的應對方法? 當我提出期待時,心理師能否與我一起討論,找到最適合的方法? ✔ 可以問自己的問題: 這幾次諮商下來,我的感受是否有改善? 我是否願意繼續與這位心理師合作? ★ 結論:傾聽你的直覺與感受 ✔ 對心理師不滿意的常見原因: 風格不適合 → 例如你希望得到具體建議,但心理師主要以傾聽為主。 覺得不被理解 → 你覺得心理師的回應讓你感到被忽視或不被認可。 信任感不足 → 你無法自在地表達內心想法,或覺得心理師過於批判。 專業度疑慮 → 例如心理師的態度不夠專業,或你對他的建議感到困惑。 「我發現我比較希望得到一些具體的建議,而不是純粹的討論,這部分能做調整嗎?」 有時候心理師能夠調整方式,讓你感到更自在。但如果嘗試後還是不適應,換心理師也是合理的選擇。 ✔ 如何換心理師? 直接詢問諮商所是否能更換心理師 → 某些心理諮商所允許更換內部的心理師。 尋找其他心理師或心理諮商所 → 參考之前的選擇標準,尋找更適合的心理師。 請目前的心理師推薦合適的專業人士 → 若你願意,也可以詢問心理師是否有適合你的轉介資源。 如果你對心理師不滿意,先釐清原因,嘗試溝通,若仍無改善,就放心換心理師。心理健康比維持關係更重要,你有權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心理支持! ✔ 你可以問自己: 我是否對自己的情緒有更多的理解與掌控? 我是否開始用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困擾我的事情? 我是否比以前更能冷靜面對壓力或挑戰? 曾經困擾我的事情,是否變得比較能忍受了? ✔ 你可以觀察: 我是否更願意與他人建立連結,而不是逃避? 我的工作效率或生活習慣是否變得更好? 我是否比以前更能夠設定界線,不輕易被他人影響? ✔ 你可以問自己: 我是否在會談中感到安心,願意分享內心的想法,不論是好還是壞? 我是否覺得心理師的回應對我有幫助,而不是讓我更焦慮? 學習如何面對焦慮或壓力(如正念練習、呼吸調節)。 學會與他人溝通、表達需求的方法。 發現自己過去沒注意到的行為模式,並開始調整。 ✔ 你可以問自己: 我是否學到了能在生活中實際應用的技巧? 我是否感覺自己變得更有力量去面對問題? 我是否對自己的情緒與行為更了解? ✔ 你可以問自己: 這幾次諮商下來,我是否有任何進步? 我是否感覺到心理師的幫助,還是覺得停滯不前? 心理師是否能跟我一起解決停滯不前的狀況,一起突破僵局? ✔ 偏好女性心理師: 如果你有過與男性權威(如父親、老師)不愉快的經驗,可能較容易在女性心理師面前敞開心扉。 談論情感、家庭、性別議題時,部分來談者可能覺得與女性心理師比較容易共鳴。 ✔ 偏好男性心理師: 如果你需要的是較理性分析、結構化的討論,可能會覺得男性心理師的風格更符合需求(但這並非絕對,每位心理師都有不同的取向)。 某些來談者在討論與男性有關的議題(如父子關係、男性角色壓力)時,可能覺得與男性心理師比較容易連結。 ✔ 對性別沒特別偏好: 有些人認為心理師的專業與態度比性別更重要,願意以開放的心態進行諮商。 如果心理師的專業領域與你的需求吻合,那麼無論性別為何,都可能是適合的選擇。 首先,試著冷靜思考或直接詢問家人或朋友,他們反對的原因為何: 誤解心理諮商:「只有嚴重精神疾病才需要諮商。」 擔心外界眼光:「別人會不會覺得你有問題?」 覺得可以靠自己解決:「你應該自己想辦法調適,不用花錢去找人聊天。」 不了解你的感受:「你看起來沒事啊,為什麼要去諮商?」 如果他們仍然無法接受,不必強求,而是專注在自己的需求。 診所接受健保,患者可以選擇健保門診也可以自費諮商服務。若需更多資訊,建議直接聯繫診所或查閱官方網站,以確認最新的服務內容與收費方式:趙玉良身心醫學診所。 桐心理治療所的心理師團隊專業領域涵蓋廣泛,包括: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心理劇,性議題,伴侶諮商,多元性別議題,精神分析取向治療。 桐心理治療所的環境設計溫馨且隱密,隱身於巷弄之中,讓來訪者能夠安心進行諮商。適合希望在安心、隱密環境中進行心理諮商的人,無論是兒童青少年的議題,壓力調適、親密關係問題,還是個人成長探索,都能找到適合且資深專業的心理師協助。 ★ 如何聯絡與預約
目錄
台中心理諮商推薦 5 對象
如何知道自己需不需要心理諮商?以下是幾種可能需要心理諮商的對象與情境:
1. 情緒低落、壓力過大者
如果你經常感到憂鬱、失去生活的動力,甚至出現失眠、易怒、疲憊等狀況,這可能是心理壓力過大的表現。長期忽視這些情緒,可能會影響你的工作、學業和人際關係,甚至導致更嚴重的心理困擾。
2. 有焦慮或恐慌症狀者
焦慮是一種正常的情緒反應,但若你經常感到莫名的焦慮、過度擔憂,甚至出現心悸、呼吸急促、頭暈等恐慌發作的症狀,心理諮商可以幫助你找到壓力來源,學習有效的情緒調節方法。
3. 遇到親密關係及人際關係問題者
伴侶之間的爭執、信任危機,或與家人、朋友的關係緊張,都可能對心理健康造成影響。心理諮商可以提供安全的對話空間,幫助你理清情緒、改善溝通,並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
4. 面臨重大人生變故者
人生中的重大變故,如失業、離婚、喪親等,可能帶來強烈的情緒衝擊,使人感到無助或迷失方向。心理諮商能協助你處理悲傷與壓力,幫助你適應新的生活階段。
5. 想尋求個人成長與自我探索者
心理諮商不僅僅是「解決問題」,也是一種自我成長的方式。如果你想更了解自己,探索內在動機、價值觀,或提升自信心、情緒管理能力,心理諮商都可以成為你的成長夥伴。
遇到哪些狀況需要心理諮商?
除了上述常見的心理狀況,以下幾種狀況也可能是心理諮商的適用範圍:
✅ 長期感到孤獨、缺乏歸屬感
✅ 無法擺脫過去的創傷經驗(如童年陰影、家暴經歷)
✅ 經常對未來感到迷茫,缺乏目標或動力
✅ 反覆出現負面想法,甚至有自傷或輕生念頭
✅ 對於壓力的應對方式不健康,如暴飲暴食、酗酒、過度購物等
台中心理諮商很貴嗎?
心理諮商的費用會根據地點、諮商類型及心理師的資歷有所不同。在台中地區,一般自費心理諮商的收費約落在 每次 1,800 元至 3,500 元(40-60 分鐘)。如果是家族、伴侶或婚姻諮商,諮商時間可能拉長至 80-100 分鐘,費用則在 3,000 元至 6,500 元 之間。
如果你有預算考量,可以先查詢 衛生局、學校輔導中心、健保醫院或非營利組織,看看是否有免費或低價的心理諮商資源。
心理諮商為什麼這麼貴?
心理諮商的費用較高,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 專業訓練與執照門檻高
心理師需要經過 至少 6-8 年 的學術與實務訓練,包括心理學學士、碩士或博士學位,以及數百小時的臨床實習與督導。他們還需要通過 國家考試 才能取得諮商心理師或臨床心理師證照。這樣的專業背景使得心理師的服務價值較高。
2. 個別化、高度專業的服務
心理諮商不同於一般諮詢或是門診服務,它是 高度客製化 的,每位來談者的背景、困擾、需求不同,心理師需要針對每位個案制定專屬的諮商計畫。這種 一對一的專業輔導,自然會比團體課程或一般諮詢或是門診費用更高。
3. 諮商時間長、準備成本高
每次諮商通常需 50-60 分鐘,但心理師在諮商後還需花費時間整理紀錄、準備下次會談的內容。心理師的專業即使在取得執業執照後,也需要持續進修,持續被督導,甚至心理師自己也需要持續被諮商,保持心理的穩定與平衡,以確保專業服務的品質。
4. 經營成本高
心理諮商所的經營成本包括:
雖然心理諮商費用較高,但它是一種 長期的心理健康投資,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自己、改善心理狀態,長遠來看可能能減少醫療支出與生活困擾,也能讓自己有更好的生活及工作品質。
台中心理諮商所推薦怎麼找
在台灣,心理諮商服務主要可分為 醫院、精神科診所 和 心理諮商所,它們提供的服務、收費方式及適合的對象有所不同。選擇合適的心理諮商機構之前,先了解它們的區別,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資源。
三種心理健康機構的比較
選擇心理諮商所的 4 個關鍵考量
1. 你的需求:需要藥物治療還是心理諮商?
2. 是否需要使用健保?
3. 想要的服務方式:醫生診療 vs. 心理諮商
4. 是否能長期穩定就診?
簡單判斷該去哪裡?
✔️ 需要正式診斷 或 藥物治療
✔️ 想使用健保降低醫療費用
✔️ 想透過心理對談改善壓力、人際關係、情緒調適
✔️ 不需要藥物治療
✔️ 願意自費,尋求長期心理支持
如何篩選適合的心理諮商所?
✔ 確認心理師的專業資格
找到適合的心理諮商所,讓自己更安心!
選擇心理諮商所時,最重要的是:
✅ 確保心理師擁有合法執照
✅ 比較費用與地點,確保持續性
✅ 找到與自己互動合適的心理師與諮商所怎麼找到適合我的台中心理諮商?
心理諮商的效果很大程度取決於心理師是否符合你的需求與期待,因此,在尋找適合的台中心理諮商時,可以從以下幾個重要因素來考量。
1. 確認心理師的專長領域
每位心理師的專業訓練背景與擅長領域不同,選擇符合自身需求的心理師,才能讓諮商過程更有效。心理師在同一個領域受訓時間越長則越專業。心理師的經歷與經驗,也與他們的專長息息相關。
■ 情緒調適(焦慮、憂鬱、壓力管理)
→ 適合經常感到焦慮、情緒低落或有情緒困擾者。
■ 人際關係與親密關係(家庭、親子、伴侶問題)
→ 適合處理親子衝突、婚姻或戀愛關係的議題。
■ 創傷治療(PTSD、童年創傷)
→ 適合曾經歷重大心理創傷、霸凌或暴力事件的個案。
■ 自我探索與個人成長
→ 適合希望了解自己、提升自信心,或尋求職涯方向的人。
■ 職場壓力與生涯規劃
→ 適合面對職場倦怠、轉職焦慮等問題。
可以透過 心理諮商所官網、衛福部心理師查詢系統,了解心理師的學歷、專長與背景。
2. 心理師的性別、年齡是否影響你的舒適感?
雖然心理師受過專業訓練,不會對來談者有偏見,但如果你會因心理師的性別或年齡而感到不自在,可以在預約時事先確認及提出要求:
3. 了解心理師的諮商風格
不同心理師的諮商風格不同,有些擅長傾聽與陪伴,有些則偏向問題解決導向。
■ 支持性諮商(以傾聽為主)
可以在心理師的介紹頁面上,找到他們的治療取向(如「認知行為治療」、「心理動力學」、「家庭治療」等),或在初次諮商時向心理師詢問。
結論:如何找到最適合你的心理諮商?
選擇心理諮商所時,應該考量心理師的專業領域、性別與年齡偏好、諮商風格,以及地點與費用。
■ 挑選擅長該議題的心理師(透過官網介紹或查詢證照)
■ 考慮心理師的性別與年齡(選擇讓自己較放鬆的對象)
■ 選擇符合自己期待的諮商風格(傾聽型 or 問題解決型)
■ 確認環境、地點與費用(確保能長期穩定進行諮商)
心理諮商時可能會有的 5 個小疑惑
Q1. 怎麼透過初次諮詢瞭解心理師是否適合自己?
確定心理師是否適合自己,初次諮詢的感受 是關鍵。以下是幾個評估重點,幫助你判斷這位心理師是否符合你的需求:
1. 你是否覺得被理解?
心理諮商的核心是 建立安全感與信任感。請觀察心理師是否能夠專注傾聽你的敘述,並用合適的方式回應,讓你感覺被理解。
2. 你的感受如何?
第一次會談後,你可以思考自己的情緒變化:
✅ 正向指標:感到舒適、能夠放心表達、不覺得被批判。
❌ 可能不適合的情況:覺得被質疑、不被尊重、對談後情緒更焦慮或不適。
3. 諮商風格是否適合?
不同心理師有不同的治療取向,有些偏向陪伴與傾聽,有些則強調問題解決。如果你需要的是具體建議,但心理師主要以傾聽為主,可能會讓你感覺「沒有得到幫助」。
4. 建議至少嘗試三次諮商
第一次會談後,建議給自己 2~3 次的機會來觀察及體驗,因為:
■ 第一次會談 心理師可能還在試著了解你,找尋最適合你的方法。
■ 第二、三次會談 心理師在理解你之後,可能會開始給你一些切合你的需要與問題的回應,你可以更深入地體驗心理師的風格、反應與方法是否適合自己。
選擇心理師不是單純的專業匹配,而是找到一位讓你能放心談心的人。如果經過幾次會談後,你仍覺得不適合,請放心尋找新的心理師,因為每個人都值得擁有適合自己的心理支持!
Q2. 如果我對心理師不滿意,該怎麼辦?
如果你對心理師不滿意,請記住這是很正常的,因為心理諮商的效果很大程度取決於你和心理師之間的匹配度。如果你覺得心理師不適合你,可以考慮以下步驟:
1. 先釐清「不滿意」的原因
有時候,我們對諮商的感受可能來自諮商過程本來就會經歷的挑戰(你可以想像,要去看自己心理深處的議題,一定多少會有不太舒服的感覺)而不一定是心理師的問題。因此,你可以思考以下問題:
不論是什麼原因,你都應該與心理師溝通,也許你們會在討論中讓你對自己的內心有更多的認識,除此之外,也可以看看心理師是否能做出因應的調整。如果仍然覺得不適合,可以考慮更換心理師。
2. 與心理師溝通,看看是否能調整
如果你願意,可以直接向心理師表達你的想法,看看是否能改善諮商方式。例如:
「我覺得某些話題對我來說比較困難開口,能不能用不同的方式引導?」
3. 考慮更換心理師
如果你已經進行了多次會談,仍然覺得不適合,換心理師是完全可以接受的選擇。
★ 結論:諮商是為了你自己,選擇適合的人很重要!
Q3. 如何評估諮商是否對我有幫助?
評估心理諮商是否對你有幫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觀察:
1. 你的情緒或思考方式是否有所改變?
心理諮商的目標通常不是「立刻解決所有問題」,而是幫助你調整思維模式、學習新的應對策略。如果你發現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開始以不同的方式看待問題,或是能夠更好地處理情緒,這通常是諮商產生作用的跡象。而要達到改變的目標,每個人需要的時間不一樣,一般來說,心理諮商會是一個緩慢改變的過程。
2. 你的生活是否有所改善?
心理諮商應該能夠幫助你在生活中做出實際的變化,無論是在人際關係、工作壓力或自我照顧方面。
3. 你是否覺得被理解與支持?
心理諮商的一個核心是讓你感覺安全、被理解,即使諮商過程有時可能讓你感覺不適(例如談及痛苦經歷),但整體而言,你應該能感受到心理師的專業支持。
4. 你是否有學到新的應對技巧?
有效的心理諮商應該能幫助你學習調適情緒的方法,而不只是一味地讓你訴苦。這可能包括:
5. 短期 vs. 長期效果:進行至少 3~5 次評估
心理諮商通常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看到明顯效果,建議至少進行 3~5 次會談,再來判斷是否適合自己。進入一段諮商後,如果經過一段時間,你仍然沒有任何改變,或甚至感覺更糟,可以與心理師討論調整方向,或考慮更換心理師。
Q4. 心理諮商師性別和我不同會影響諮商效果嗎?
有些人會因為成長經驗、文化背景或個人舒適度,對某個性別的心理師感到較自在,例如:
Q5. 如果我的家人或朋友反對我去諮商,該怎麼辦?
有時候,家人或朋友可能因為對心理諮商的誤解、文化觀念、經濟考量、擔心被標籤等原因,而反對你尋求幫助。但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一樣重要,如果你覺得諮商對你有幫助,應該以自己的需求為優先考量。
1. 了解他們為什麼反對
如果是因為資訊不足或誤解,你可以試著和他們溝通,讓他們理解心理諮商的真正目的。
2. 試著溝通,讓他們理解心理諮商的好處
有時候,家人或朋友只是不了解心理諮商的作用,你可以用他們熟悉的概念來解釋,例如:
✅ 心理諮商就像運動訓練:「去找心理師就像去健身房找教練,幫助自己變得更好。」
✅ 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一樣重要:「如果身體不舒服會去看醫生,心理有困擾當然也可以找專業人士。」
✅ 心理諮商不是軟弱的表現:「很多成功人士(運動員、企業家)都會尋求心理專業的幫助,這是負責任的行為。」
3. 記住,諮商是你的選擇,而不是別人的決定
即使家人或朋友不支持,你仍然有權為自己的心理健康負責。你可以:
✔ 低調進行諮商 → 如果你不想和他們爭論,可以選擇不告知細節,專注在自己的成長上。
✔ 尋找支持你的朋友或社群 → 例如線上心理健康社群、支持團體等,找到理解你的人。
✔ 用行動證明心理諮商的價值 → 當他們看到你變得更穩定、更有自信,也許就會理解諮商的好處。
✔ 試著分擔費用 → 如果你的經濟還沒有獨立,需要家人幫忙支付諮商費用,在家人不支持的情況下,你可以試著用自己可以的方式分擔一些費用,表達你的決心還有願意負責的心意。或是選擇免費的諮商資源。
台中心理諮商ptt推薦
展新身心診所
趙玉良身心醫學診所位於台中市南屯區,提供專業的精神科與心理諮商服務。診所內擁有多位專業的精神科醫師與臨床心理師,提供心理諮商與治療服務,並與台中榮總等醫療機構合作,確保患者能獲得完整的轉介與後續治療資源。
躺椅上的貓心理諮商所
躺椅上的貓心理諮商所位於台中市北屯區,提供專業的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讓個案能夠深入探索內在世界。強調特別友善動漫文化與次文化愛好者,理解動漫對個案心理敘事的重要性,讓來訪者能自在表達內心世界。部分心理師亦具備日文諮商專長。預約採事先填寫表單的方式,更多資訊可參考官方網站。
知心心理諮商所
知心心理諮商所位於台中市西區,這間諮商所強調「知心」的過程,希望幫助個案覺察內在需求,提升心理韌性,並協助處理生活與情緒挑戰。該機構提供英語諮商,適合母語為英語的來訪者。更多資訊請參考:知心心理諮商所官網。
貓肉球狗尾巴心理諮商所
貓肉球狗尾巴心理諮商所是一家位於台中沙鹿區的心理諮商機構。該機構特別關注動物輔助治療,並致力於透過人與動物的互動促進心理療癒。有興趣者可透過官方網站 貓肉球狗尾巴心理諮商所官網 了解更多資訊。
桐.心理治療所
桐心理治療所位於台中市南屯區,成立於 2009 年,是一間已成立16年的心理治療機構,擁有多位非常資深,資歷超過十年、二十年的心理師。